人类是有记忆的,记忆与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把记忆最彻底地转化为文学?普鲁斯特有什么记忆?他怎样把记忆转化成浩浩长卷《追忆似水年华》?他在中国是怎么被接受的?他对中国文学造成什么影响?
伴随着田锐生老师的一连串提问,汉语言文学教研室系列讲座(之四)在4106顺利展开。田老师谈到:“回忆”是人类把握已逝时光的方式,也是把过去纳入此在的方式,而从整个人类的“类”的意义上讲, 回忆又是人类使自己的文明得以延续的方式,而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讲,回忆正是人的存在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切文学都是回忆,只不过回忆的方式有所不同。随后,田老师通过对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普鲁斯特如何将记忆转换为文学,以及普鲁斯特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据悉,汉语言文学教研室系列讲座特地邀请民生学院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等学术引领者,为学生提供学科前沿、学术热点等问题的探索,帮助构建立体的学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