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人文学院 教学科研 诗歌研究中心

当代诗歌交流中心成功举办第六期论坛活动

作者:沈筱、韩静文信息来源:原创发布日期:2023-05-15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当代诗歌交流中心于5月13日举办了第六期论坛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著名诗人胡弦,著名诗歌批评家、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耿占春,以及部分河南诗人出席。人文学院院长苗霞、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全体师生及宋韵诗社的诗歌爱好者们共同参与了活动。此次诗歌论坛精彩纷呈,具体分为两场进行。

  上午9时在我校9612会议室,召开了以“诗歌语言与修辞”为主题的座谈会。耿占春教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情感、理性作用下诗歌形象的改变。

1

  之后,胡弦先生分享了自己对于修辞的认识。高春林先生则以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情况为例,阐述了情感在诗歌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显著地位。

  最后,苗霞院长就“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作出具体阐释。她指出,“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第一步,没有“文本细读”,作品中的“现实与幻想”“经验与超验”以及“意识与无意识”就无法被理解。

3

  诗人胡弦的专题讲座“经历陌生——现代诗赏读”于下午15时30分在我校艺术楼报告厅进行,由人文学院院长苗霞主持。

6

  讲座伊始,胡弦老师带领大家阅读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首诗替代了一座高山的位置》,继而开始分享自己作为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他认为,诗歌是改组自然,逐字逐句地按照自己的方向构建世界。

4

  而后,胡弦以多首现代诗歌为例说明,诗人改组自然可运用修辞、变静态为动态等方法。他表示,作为文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应该阅读重要奖项的获奖作品,保持基本的在场感,且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是欣赏和研究诗歌的基础。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踊跃提问。胡弦分别就“作家与评论家的视角”“诗歌的通俗与大众”“什么是好的诗歌”等问题展开讲解论述。

5

  最后由苗霞院长作总结。她表示,此次讲座异常精彩,诗人胡弦从诗歌的阅读、创作方面入手,带领大家共同解读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在座师生对诗歌产生更深层的理解,从中收获美的熏陶与智慧的启迪。

  “当代诗歌交流中心系列论坛活动”是学校积极探索“一线作家进我校”的有益尝试。活动旨在于交流实践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在研讨与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激越的诗情。此举不但推动了当代诗歌交流中心的进一步蓬勃发展,而且响应了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号召,是对广大学子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